
本报记者 余嘉熙
就业稳,则经济稳;民企活,则就业多。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河南监管局(以下简称河南金融监管局)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9月末,河南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2.55万亿元,覆盖341万户经营主体;前三季度新增投放2万亿元,占全部企业类贷款的55.2%,占比高于全国平均8.4个百分点。
一条上扬的信贷曲线,显示大量中小企业获得了宝贵的流动资金,投入生产销售,为民营经济稳增长、稳就业注入强劲动力,托起了中原大地近八成城镇新增就业岗位。
“冲刺四季度,金融系统必须再加力。”10月底,河南金融监管局会同省发改委、省工商联召开座谈会,对24家主要银行机构作出专项部署,要求严格落实全年目标任务,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以精准金融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冲刺年末增长目标。
聚焦民营经济发展关键领域,金融支持精准发力、靶向施策。河南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银行机构紧扣全省“1+2+4+N”目标任务体系,全面摸排“两重”“两新”项目、重点产业链群、乡村振兴等领域融资需求,重点加大对外贸、科创、制造业等行业民营企业的信贷资源倾斜,助力企业扩产增效、稳定用工规模。
截至目前,河南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654.87亿元,增速10.55%,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6.49个百分点。
郑州本土企业索凌电气有限公司获得信用贷款后,加大了创新研发投入,主要进行新型节能设备的研发,第一代产品已经上线运行,取得较好节电效果。
“有了资金注入,企业组建自动化团队的底气更足,通过创新拓展产品领域,更好参与市场竞争。”索凌电气总经理郑建伟介绍,近期企业正在积极准备型式试验,并积极对接潜在客户,以期尽早服务企业和社会。
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,也让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不断优化。针对民营企业不同生命周期、不同经营场景的融资痛点,河南金融监管部门指导银行机构分类施策:一方面合理优化授信门槛、提高贷款审批速度,推出适配性强的专属信贷产品;另一方面督促银行不折不扣落实金融增量政策,包括无还本续贷扩围、延长流动资金贷款期限、普惠信贷尽职免责等,切实打通金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帮助企业纾困解难。
融资成本的下降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。截至9月末,河南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.13%,较年初再下降0.56个百分点。利率下行与服务效率提升形成“组合效应”,不仅为民营企业减轻了融资负担,更帮助其将更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与稳岗工作,为河南民营经济年末冲刺增长目标筑牢金融根基。
河南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下阶段将重点关注“两重”“两新”“两业”“7+28+N”产业链群等领域融资需求,在工作机制中增设外贸工作组,将走访对接范围扩大至全部民营企业;持续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拓展行动,提升首贷、续贷、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占比,实施减费让利,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;落实普惠信贷尽职免责要求,营造“敢贷、愿贷、能贷、会贷”融资氛围,助力全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。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