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报讯 (记者周怿 赵思远 通讯员刘真 赵凤莉)无需人员频繁往返现场,也能对高危管廊运行状态了如指掌?11月13日,在广东石化炼油18号路的辅路上,一台红色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管廊行进。它搭载的灵敏探头如一双能360度旋转的“眼睛”,精准捕捉着20多米外管廊的实时状态,并将高清画面与数据同步传输至后方监控中心,实现“无人值守、一览无余”的智能巡检。
广东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公司厂区规模宏大,管廊系统结构复杂、跨度长,传统人工巡检不仅强度大、受制于天气与光线,更因依赖个人经验,在数据记录与隐性风险识别上存在不足。部分管廊可能发生气体轻微泄漏,人工难以在安全距离外及时察觉,成为潜在安全风险源。为系统破解上述难题,广东石化紧密围绕数字化发展战略,着手打造防爆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。
管廊“巡弋”机器人系统由防爆机器人、防爆充电桩、无线通信网络及运维管理平台等组成,搭载“眸视机器人定位和导航系统”,配备四目云台(可见光、热成像、激光甲烷/光谱相机、补光灯)、声光报警、语音对讲、气体检测、火焰检测等硬件。
据介绍,管廊“巡弋”机器人主要巡检内容包括管廊跑冒滴漏和压力表。该机器人试运行一个多月以来,在响应速度、可靠性、数据精度和感知灵敏度四个关键维度实现显著提升:响应速度提升360倍,实现从人工平均30分钟到机器人秒级报警的跨越;可靠性提升30倍,漏检率从约3%降至0.1%;数据精度提升16倍,视觉识别误差远低于人工远视读数;感知灵敏度提升两个数量级,大幅优于人工感知水平,实现了对潜在泄漏的超前预警。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